秀者网 > 杂谈 > 正文

​巴图两任父亲对比丨男孩有父亲陪伴多重要!

2025-08-19 06:50 来源:秀者网 点击:

巴图两任父亲对比丨男孩有父亲陪伴多重要!

一说到宋丹丹的儿子巴图不知道你有没有印象?她的亲生父亲对巴图不管不顾,继父对他关爱有加。他的人生可谓是体验了冰火两重天的父爱。

01 没有得到父爱的失落

他的亲生父亲是英达。英达出生于精英家庭是英若诚的儿子。和宋丹丹相识于87年 人艺剧组。当时的宋丹丹已经小有名气。英达是剧组的副导演。

门当户对加上热恋,两人很快结婚。不久之后就有了巴图。婚后宋丹丹不仅要忙工作,还要照顾孩子很是辛苦。而英达经常喝酒彻夜不归。就连坐月子期间,宋丹丹还要自己给孩子洗尿布。宋丹丹开始抱怨丈夫的不体贴。

家庭矛盾加剧导致宋丹丹跟英达离婚。而英达婚后的立刻跟《家有儿女》的编剧梁欢结婚。

小时候的巴图,记忆里很少有父亲的影子。巴图曾经在小区里玩儿,小伙伴会拿石头砸他,还会拿沙子往他脸上扔。甚至拿毛毛虫塞到他的脖子里,并且拍着手喊:“巴图你爸爸不要你了。”

上学路上经常被坏孩子欺负,被索要零花钱。有一次老师出了作文题目叫【我的快乐】。巴图就幻想着爸爸陪他玩的样子,爸爸还会对着那些坏孩子说:“我是巴图的爸爸,谁再敢欺负我儿子,我不会饶不了他”。

离婚后父子见面的次数就更少了。因为很想念爸爸,好不容易找到了爸爸电话,有一次巴图给爸爸打电话。伴随着嘟嘟长时间等待声音,电话那头传出来一个声音:“你好,哪位?”巴图说:“我是巴图,爸爸。”

爸爸却说:“你给我单位打电话干什么?我很忙,以后没事不要给我打电话。”随后就挂断了电话。

直到11岁的巴图才在病房见到爸爸。他小心翼翼的说问:“爸爸,你能给我留个电话吗?”没想到英达很绝情的拒绝了。

就连爷爷的葬礼上英达说:“你不是英家的人,别来了!”再次刺痛了巴图的心。

里那说:

家庭不是身体的住所,也是心灵的寄托。

对于英达的态度,宋丹丹气愤不已,在社交媒体上强烈谴责。

02 被继父的爱再次温暖

离婚后的宋丹丹在朋友的介绍下,认识了赵玉吉。赵玉吉是经济学的硕士,也是北京博约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在和宋丹丹认识了28天后闪婚了。

赵玉吉人很帅气且比较绅士。在家里会主动帮助宋丹丹料理家务,洗衣做饭。虽然也是离婚带了一个女儿,但是他对于巴图却疼爱有加视如己出。对待巴图比宋丹丹还贴心。

他会陪巴图吃饭睡觉,一起玩游戏,会给他买喜欢的动漫玩偶。以及香喷喷的烤地瓜。

有一次巴图闯祸了,宋丹丹气地要打他,却被赵玉吉拦下。劝说她换一种教育的方式。还会主动替巴图去开家长会。这让巴图看到了好父亲的样子。

巴图想到国外去留学。宋丹丹觉得巴图还小,又比较贪玩成绩也不好,没有同意这件事。在赵玉吉的劝说下,宋丹丹才改变了主意。为了照顾巴图,赵玉吉还在国外陪伴了一段时间,帮他找了寄宿家庭办理了各种入学手续。

巴图从小缺失的父爱在赵玉吉身上得到了弥补,也填补了人生的空白。都说细节之处见人品。综合对比一下两个父亲:

两个父亲家境都不错。但是英达不爱做家务大男子主义,赵玉吉不仅绅士而且比较贴心

在陪伴孩子上,赵玉吉付出的时间更多。而且在教育方式和对孩子的支持上也胜过英达。

再看看巴图对两个父亲的态度:

他和亲生父亲英达少有联系。对于继父赵玉吉很感恩,表示一定会孝顺。都说不幸的人用一辈子疗愈童年。巴图是幸运的,因为他遇到了一个好父亲。

席勒说:

父子之情在心,而不在于血肉关系

这也诠释了为什么对两个父亲的态度差别那么大吧。曾经有一个心理研究项目发现,男孩在社会上的综合能力,受父亲影响比较多。成年之后的男孩,需要面对经济压力,处理各种关系。

长期缺失父爱的男孩,往往处理不好人际关系导致他们的抑郁和焦虑。他们也会畏惧领导以及比自己强的人。当家庭关系出现问题,会优先考虑母子关系。好在巴图是幸运的。

03 体会过爱才能给予爱

心理学家格尔迪说:

父亲的存在对孩子来说意味着,一种特别的力量

如今巴图和艺人王博谷已经结婚。有了自己的幸福小家,有了两个可爱的孩子。生活十分幸福。而且巴图的善良、幽默深得周边朋友和粉丝的喜欢。

在非常静距离里,巴图的初中班主任说:

“虽然巴图上初中的时候有点调皮,但是他很善良。巴图特别心疼妈妈,有一次要叫家长,巴图害怕给妈妈增加压力和刺激,就写了一封长长的道歉信。看的出他很心疼妈妈。他还会主动给老师买西瓜霜,曾经为班级设计班徽。巴图优点也很多,画儿画的好、英语也很好、唱歌也好听。”

巴图19岁留学回来,在宋丹丹的影响下,参加了《老牛家的战争》《男人帮》《芈月传》等多部作品拍摄。今年2月份,由他主演的电影《不二兄弟》也上架。巴图和妻子是目前拥有3000多万粉丝的带货主播。

04图书推荐

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而父亲的影响和陪伴都不可取代。

近期在看《养育男孩》这本书。书里不仅介绍了男孩不同年龄阶段心理行为的变化。同时还介绍了如何养育男孩。

看完书我才逐渐懂得,原来养育好一个孩子带来的价值,一点不比工作少。我的孩子从以前“不要妈妈”变成“我喜欢妈妈”让我热泪盈眶,也越来越喜欢陪伴。

教育根植于爱。有时间的话建议你,读一读这本书。我是兔姐养育路上陪你一起精进。

#教育听我说##畅谈家庭教育##中国式家庭教育##父母必修课##父母和子女##父亲是孩子永远的偶像##宋丹丹##巴图##巴图有话说##教育爆款我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