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让我们重新审视斯拉夫人的历史、发展及现实需求
俄乌战争让我们重新审视斯拉夫人的历史、发展及现实需求
斯拉夫人的起源
斯拉夫人最早可以从文献当中追溯到1世纪左右,此时正是罗马帝国如日中天的时候,整个西欧越靠南越“罗马化”、“拉丁化”。越靠北越“游牧化”、“蛮族化”。而斯拉夫人就是在这样原始的环境中形成的民族。如今波兰境内的维斯瓦河河谷,就被认为是斯拉夫人的故乡,斯拉夫人从这里走出来,进入广袤的东欧平原,开启了斯拉夫民族历史
1-2世纪大概是斯拉夫人登上历史舞台的时期,不是说1-2世纪之前他们不存在,而是在这段时期斯拉夫人的活动开始出现在了历史文献记载当中,相信在被记载之前的斯拉夫人也有悠久的民族形成时期和原始部落时期
斯拉夫人
关于斯拉夫人的起源,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1世纪末和2世纪初的古罗马文献,罗马作家大普林尼著的37卷《自然史》中,提到在维斯瓦河一带居住着维内德人。塔西佗在《日耳曼尼亚志》一书中,也把生活在日耳曼人东边的居民称为维内德人。据考证,维内德人即古代斯拉夫人,1—2世纪曾分布在西起奥得河、东抵第聂伯河、南至喀尔巴阡山、北濒波罗的海的广大地区。现今波兰境内的维斯瓦河河谷,被认为是斯拉夫人的故乡,后来,由于南斯拉夫人同拜占庭(东罗马)联系密切,多见于史料记载,所以“斯拉文人”或“斯拉夫人”就成为各斯拉夫民族的统称。
斯拉夫文明最早起源于波兰境内流入波罗的海的维斯瓦河流域,他们早期一直在东欧大草原上过着游牧生活,居无定所。关于斯拉夫人的记载最早见于公元一世纪末期古罗马帝国的文献中,当时他们把斯拉夫人称为维内德人,文献中称他们当时主要分布在西起发源于捷克境内、经波兰流入波罗的海的奥得河、东到发源于俄罗斯境内经白俄罗斯、乌克兰流入黑海的第伯聂河、南达今乌克兰境内的喀尔巴阡山、北至波罗的海沿岸的广大区域。
据考证,维内德人即古代斯拉夫人,在1-2世纪曾分布在西起奥得河、东抵第聂伯河、南至喀尔巴阡山、北濒波罗的海的广大地区(即后来俄罗斯人所谓的近东地区,而西伯利亚及以东就被称为远东地区)。再后来,由于南斯拉夫人同拜占庭(也就是历史上的东罗马)联系密切(因为东罗马主要处于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地区,因此距离斯拉夫人,尤其是南斯拉夫人更近了,不可避免地出现交集),多见于史料记载,所以“斯拉文人”或“斯拉夫人”就成为各斯拉夫民族的统称。
斯拉夫人就这样在公元1-2世纪走上了历史舞台
6-7世纪,斯拉夫人由于分布太广,在广大的东欧地区扩散开来,导致了曾经拥有共同习俗共同生活习惯的统一斯拉夫民族,由于间隔太远不通联系,最终民族“分裂”。主要分成三大支:
东斯拉夫(后来的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西斯拉夫(后来的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后来的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黑山)
因此斯拉夫人分成三大支:东斯拉夫、西斯拉夫、南斯拉夫
由于欧洲民族大迁徙的影响,斯拉夫人也选择了迁徙,但他们迁徙的方向并不一致。其中一支选择向西迁徙,成为了西斯拉夫人,他们定居在了如今的波兰、捷克、斯洛夫克等国家境内,另外一支选择向东迁徙,成为了东斯拉夫人,他们定居在了如今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辽阔的国土上,最后一支选择向南迁徙,成为了南斯拉夫人,他们主要定居在南斯拉夫、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国家境内,后来南斯拉夫又解体为了六个小国家,分别是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黑、马其顿、塞尔维亚、黑山。上古欧洲民族分布
斯拉夫文明的形成——从氏族部落到公国
到了公元六世纪,仍然处于氏族部落阶段的南斯拉夫人开始袭击拜占庭帝国,也就是以前的东罗马帝国。最早的斯拉夫国家诞生于捷克地图,称为萨摩公国。
到了七世纪时,南斯拉夫人已经开始在巴尔干半岛定居,建立了第一保加利亚王国。王国最早是由七个氏族部落联合起来的部落联盟,后来逐渐发展成了国家的雏形。
到了九世纪,斯拉夫人开始逐渐发展起来。这时,西斯拉夫人建立了大摩拉维亚国,而东斯拉夫人更是建立了强大的基辅罗斯公国。
到了十世纪,西斯拉夫人又陆续建立了如今捷克和斯洛伐克的雏形捷克公国以及波兰的雏形波兰王国。
波兰立陶宛建立前波兰王国的最大疆域(1002年-1005年)
早期斯拉夫人信仰本土文明中发展出来的多神教。后来,由于受到罗马帝国的国教基督教的影响,他们逐渐接纳了基督教作为自己的信仰。随着罗马帝国的分裂,西罗马帝国的的基督教以罗马文化为核心,逐渐进化出了后来的天主教,而东罗马帝国的基督教则以希腊文化为核心,逐渐进化出了后来的希腊正教,也称东正教。
随着文明的演化,西拉斯夫人由于跟西罗马帝国以及后来的日耳曼接触较多,逐渐皈依了天主教,并慢慢受到日耳曼文明的同化,丧失了自己的特色。
南斯拉夫人早期跟东罗马帝国接触频繁,开始信仰东正教,而后来随着日耳曼人的慢慢强大,又不断受到日耳曼教会的影响,有一定比例的民众又开始信仰天主教,于是,他们处于天主教和东正教的交界地带。
而东斯拉夫人早期信仰东正教之后,并没有受到日耳曼文明的强烈影响,他们逐渐向东扩张,并占领了大片未开化的土地,形成了自己强烈的民族特色。在拜占庭帝国灭亡之后,他们继承了正统东正教的火种,并跟自己的文明结合起来,逐渐发扬光大,形成了以俄罗斯为首的现代东欧文明。
为什么会诞生斯拉夫文明?
农耕文明的诞生是因为人靠近河流、土壤,学会了种植;海洋文明的诞生是因为临近海洋生活,学会了制造船只,经过长期观察掌握了一定的海洋知识,想要更深层次的了解未知的海洋文化并想要征服海洋;游牧文明的诞生是依赖着辽阔的天然草场,有着适宜放牧的环境。
而斯拉夫文明则是由于社会的发展与变迁而诞生的。早期的斯拉夫人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还十分原始,那时的斯拉夫人以作战作为重要活动,以战争的方式从周围的部落掠夺财物,多次冲破在多瑙河一带拜占庭的防线。早期的斯拉夫人在战争和贸易的推动下,斯拉夫文明诞生了。
斯拉夫文明的延续者——东斯拉夫文明
在早期斯拉夫人大迁徙时期,有一支斯拉夫人经过长途跋涉来到了东边的第聂伯河,甚至最远到达了奥卡河以及伏尔加河流域,他们在这片新的土地上定居了下来,并逐渐发展出了独特的文明,他们就是东斯拉夫人,是如今大多数”战斗民族“——俄罗斯人的前身。
东斯拉夫文明早期——留里克王朝
早期的东斯拉夫人在第聂伯河流域建立了很多松散的部落。后来,由于北欧的维京人跟拜占庭帝国产生了贸易往来,位于从波罗的海港口到希腊之间的瓦希商路上的商业重镇诺夫哥罗德逐渐兴盛起来。
当地的东斯拉夫人虽然经常遭受北欧海盗维京人的困扰,但是他们同时也认可维京人的骁勇善战以及聪明的商业头脑。当时,东斯拉夫人的部落之间战乱频繁,对发展贸易非常不利,于是,诺夫哥罗德的民众商议之后,决心邀请维京人的酋长留里克来统一东斯拉夫各部落,终止战乱。
留里克不负众望,不仅平息了战乱,还建立了罗斯公国,并定都诺夫哥罗德,成了罗斯公国第一任大公。后来,留里克去世后,他的弟弟登上王座,沿着瓦希商路南征,沿途占领了多个战略要地,直至到达第聂伯河中游的一座繁华城市,号称当时欧洲的几大商业中心之一的基辅。后来,他将首都从诺夫哥罗德迁至基辅,后人将这之后的罗斯公国成为基辅罗斯公国。
后来,基辅罗斯公国逐渐统一了东斯拉夫人的各个部落,形成了一个强大的东斯拉夫人联盟。到了大公费拉基米尔一世时期,基辅罗斯国力达到鼎盛。这位君主为了方便统治,增强国力,产生了引入外来先进宗教替代东斯拉夫人传统多神信仰的想法。
当时,基督教正在经历一次大的分裂,逐渐分为意大利罗马教皇支持的天主教和拜占庭帝国教会支持的东正教。弗拉基米尔一世仔细斟酌之后,最终选择了东正教作为国教。从此,东正教被东斯拉夫人继承并且发扬光大,逐渐逐渐发展出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体系。拜占庭帝国灭亡之后,东欧文明逐渐成了信仰东正教的最大群体。所以,东欧文明也成为东正教文明。
东斯拉夫文明中期——蒙古帝国统治时期和莫斯科大公国的崛起
后来,基辅罗斯的国力不断衰落,慢慢重新分裂成多个地方公国,陷入了长期割据的局面。
这时,在东亚的蒙古高原上,一支好战的新民族蒙古人逐渐崛起。后来,蒙古的一个部落乞颜部出现了一位新的可汗,名叫铁木真,他带领乞颜部依次征服了蒙古高原上所有的部落,建立了大蒙古国,铁木真成为了大蒙古国首位皇帝,尊号成吉思汗。
随后,大蒙古国在成吉思汗的带领下迅速扩张,向南占领了跟中国南宋分庭抗礼的金朝的大片领土,向西打到了东欧边界的黑海地区。在成吉思汗去世后,其几个儿子在后续的征战中继续大肆扩张领土,最终,基辅罗斯公国被蒙古人所灭。
蒙古人在东斯拉夫人的土地上建立了金帐汗国,并统治了东欧地区长达二百多年。
早在蒙古大军征战基辅罗斯时期,诺夫哥罗德公国一个偏远的小镇莫斯科开始崛起,并在一连串既有野心和实力又有运气的统治者的统治下,逐渐一步一步逆袭成为了俄罗斯地区甚至整个东欧地区的中心。
蒙古大军征服欧洲时,所到之处尽是烧杀抢掠,对各种大都市肆意破坏,于是,基辅罗斯的很多大都市都被蒙古人摧毁,破败不堪。在这种情况下,莫斯科慢慢开始进入时任诺夫哥罗德大公国大公兼弗拉基米尔大公国大公的亚历山大涅夫斯基的眼中。于是,他将莫斯科以及其周边地区立为莫斯科公国,并分封给他最小的儿子丹尼尔亚历山德罗维奇,于是,莫斯科出现了第一位王公。
接着,丹尼尔占领和继承夺得了莫斯科公国周边大片的土地,控制了整个莫斯科和盆地,他的儿子尤里又通过迎娶金帐汗国大汗的妹妹夺取了诺夫哥罗德大公国的统治权,成为了诺夫哥罗德大公国的大公。
随后,尤里的儿子伊凡一世凭借跟金帐汗国大汗的良好关系拿下了基辅罗斯统治区域内实力最强的大公国弗拉基米尔大公国的大公称号,借此称号,莫斯科公国拥有了可以向其他公国收取税金和贡品的权力,莫斯科也成为了基辅罗斯北部实力最为雄厚的大公国。
由于伊凡一世的努力,东正教的都主教从基辅搬迁到莫斯科,进一步提升了这个国家的地位和实力。另外,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在此时开始成为了莫斯科公国统治者的住所。
之后,他们在后续弗拉基米尔大公的头衔争夺战中又逐渐排挤掉了实力强大的对手特维尔大公国和梁赞大公国,使这个称号始终为莫斯科大公国所有。随着莫斯科大公国日渐强大,其实力已经远远超过所有大公国,甚至连基辅罗斯的实际统治者金帐汗国也慢慢开始无法与之抗衡。
终于,到了德米特里顿斯科伊在位时期,他自命为东正教守护者,向金帐汗国的权威发起挑战,他们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最终赢得了库里科沃战役的胜利,打破了蒙古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后来,在金帐汗国的继承者脱脱迷失的远征下,整个基辅罗斯又回到了金帐汗国的统治之下。
但此时金帐汗国已经非常衰弱,莫斯科大公国在很多方面已经摆脱了金帐汗国的限制,比如,他在没有得到金帐汗国允许的情况下私自将大公的位置传给了他的儿子瓦西里一世。
这时,西边如日中天的立陶宛大公国成了它们最强大的对手。到了伊凡三世时期,莫斯科进行了权力,为了进一步巩固王权,伊凡三世剥夺了大公国内其余王公的独立领地,将权力归于中央,并且独立任命都主教,正式摆脱了拜占庭帝国教会的控制。
波兰王国与立陶宛大公国
到了伊凡三世时期,莫斯科大公国征服了基辅罗斯东北部的所有独立公国,并占领了立陶宛大公国的土地,立陶宛在紧急情况下跟波兰王国结盟,并最终收回了领土,但是此时的立陶宛完全不是莫斯科大公国的对手。最终,莫斯科大公国联合克里米亚汗国灭掉了金帐汗国,结束了蒙古对基辅罗斯的统治。
东斯拉夫文明后期——沙皇统治时期
随后,伊凡三世的孙子伊凡四世在集权的道路上走得更远,他开始实施君主专制。首先,他给自己增加了一个响亮的称号——沙皇,从此以后,沙皇成为了历代俄国君主的称号。当时,大公国内的贵族势力是王权最大的敌人,为了削弱贵族的权力,他建立了特辖制,将全国领土划分为普通区和特辖区,普通区全是偏远并且资源匮乏的地区,特辖区则是处于重要战略位置或者资源极其丰富的地区。他颁布法令,宣布特辖区全部归沙皇所有,贵族只能拥有普通区当中的领地,这极大的打击了贵族势力。
当贵族的实力慢慢减弱之后,他终于开始找各种借口屠杀有力量抵抗沙皇统治的封建王公和老牌贵族。最终,所有对王权存在威胁的贵族全部被荡平,莫斯科莫大公国正式进入了沙皇时代。
伊凡四世在领土扩张上也大有作为,他向西突进,将原有金帐汗国分裂出来的喀山汗国和阿斯特拉罕汗国吞并,并对东边剩下的西伯利亚汗国构成了严重威胁。在其去世之后,后面的几位沙皇慢慢蚕食西伯利亚汗国的领土,并最终灭掉了西伯利亚汗国,并将领土扩张到了整个西伯利亚平原。
伊凡四世的儿子去世后因为没有后代,国家出现了严重的内乱,这个时期称为空位时期。内乱平息之后,民众推选出了一位新的沙皇罗曼诺夫,由于他不是留里克的后裔,所以留里克王朝正式结束,国家进入了罗曼诺夫王朝时代。
东斯拉夫文明晚期——罗曼诺夫王朝
彼得大帝
罗曼诺夫时期最伟大的皇帝是罗曼诺夫的孙子彼得一世,这位伟大的沙皇就是俄罗斯历史上最有名的彼得大帝。
彼得大帝上任后进行的最重要的改革就是促使俄国全面向西方列强学习。首先,他整顿军队,引进了先进的武器和技术,并建立了俄国历史上第一只海军。其次,他大力发展贸易,模仿西方国家建立农奴制,并允许外国人在俄国开设工厂。另外,他还非常重视科技和文化的进步,鼓励俄国人去外国学习,并引进外国专家来俄国工作。
后来,他又发动了大北方战争,并最终从北欧强国手中夺取了俄国在波罗的海的出海口控制权。在其统治后期,俄国正式跻身欧洲大国,彼得大帝将首都从俄罗斯搬到了离海边更近的圣彼得堡,并将国家正式改名为俄罗斯帝国。
在彼得大帝时期,俄罗斯将疆土扩张至勒拿河流域之后,开始盯上了中国东北部的疆土。后来,由于俄罗斯军队多次深入黑龙江地区大肆烧杀抢掠,甚至吃人,清政府在康熙年间出兵与俄国军队交战于雅克萨,并取得雅克萨之战的胜利。最终,双方在尼布楚签订了尼布楚条约,明确划分了中国和俄罗斯的疆土边界。
叶卡捷琳娜大帝
彼得大帝之后,俄国又出现了另外一位伟大的君主,她就是叶卡捷琳娜大帝。俄罗斯在沙皇时期曾有过几任女皇,但只有她是俄国历史上唯一被冠以”大帝“之称的女皇。
叶卡捷琳娜大帝本来是普鲁士地区一个小公国的公主,后来嫁给了彼得大帝的外孙彼得三世,由于彼得三世完全对她没有感情,导致夫妻关系出现了破裂,她通过政变将丈夫推翻后登上了皇位。
她主张开明专制,提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并兴兵强国,继续帝国的扩张之路。她在位期间联合普鲁士王国对抗奥斯曼帝国,并从其领土中夺得了大量土地,包括金帐汗国分裂后剩下的最后一个汗国克里米亚汗国。后来,她又参与了瓜分波兰的战争,为俄国夺得了波兰共和国不少的领土。
随着俄国的逐渐强大和清政府的衰落,俄国越来越对中国北部的大片土地虎视眈眈。虽然在尼布楚条约之后,中俄又在雍正时期陆续签订了布连斯奇条约和恰克图条约来明确中俄逐渐的疆土边界,但是这都无法阻止俄国侵略中国的野心。
到了鸦片战争之后,俄国趁着清朝跟英法联军交战之际,出兵武力威胁清政府签订了瑷珲条约以及中俄北京条约,将黑龙江以北以及整个外满洲地区的完全吞并。
值得一提的是,俄罗斯还曾越过白令海峡占领了北美洲的阿拉斯加地区,史称俄属北美,后来在一个世纪之后以一个合算的价格卖给了美国,成为了今日的阿拉斯加州。
到了十九世纪下半叶,俄国已经成为一个有着辽阔领土的超级大国,但是其内部的社会冲突也愈演愈烈。到了亚历山大二世时期,由于西方的资本主义改革,俄国国内的农奴制已经越来越落后于西欧国家的先进政体。于是,这位沙皇意图突破俄国贵族的层层反对,废除农奴制,建立资产阶级政权。但由于改革措施过于激烈,导致国内出现很多激进的地下革命势力,最终,这位沙皇遭遇了地下革命势力的恐怖袭击而身亡。
亚历山大二世的去世导致了改革的中断,后续的君主亚历山大三世采用了缓和政策,国内连续几十年没有内战并且和平稳定,称为俄罗斯帝国最后的繁荣时期。
到了帝国最后一任沙皇尼古拉尼古拉二世时期,他再次试图加强中央集权,并传布推行君主立宪制。但是,由于一边在国内推行改革,一边又在日俄战争中失败加上不顾民怨下令俄国参加世界大战,导致了国内频繁发生各种流血革命。最终,俄国沙皇政权在俄国共产党人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下土崩瓦解,罗曼诺夫王朝终结了。
俄国迎来了社会主义时期,伟大的苏联诞生了。
西斯拉夫民族成立的早期国家及后续发展
在公元2世纪,哥特人从维斯瓦河向东南抵达黑海一带,“到公元3世纪初便占据了多瑙河下游北岸罗马的达西亚省(即今罗马尼亚国土),还占据了黑海和亚速海北岸地区(即今乌克兰的地方)”。
受哥特人南下的冲击,斯拉夫人从1世纪起开始离开故土,朝南、西两个方向迁移,分别到达今天的波兰东南部和白俄罗斯。
随后,其中一部分人继续东移,后来在德涅斯特河和第聂伯河之间定居下来,另有些人向北漂流,最后抵达维斯瓦河一大体,上位于今天的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南部。
到公元6世纪左右,东迁的斯拉夫人融合若干民族形成了东斯拉夫人,当时被称为安特人。后来的俄罗斯人、白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即是东斯拉夫人最典型的代表。留在西部的斯拉夫人其后迁移到奧得河西部,取代了那里讲日耳曼语的部落,成了西斯拉夫人。
他们居住的区域西起奥得河东到维斯瓦河流域,北抵波罗的海,南部跨过苏台德山脉到了多瑙河北岸。西撕拉夫人也是一个民族群体,其中,最重要的有波兰、捷克和斯洛伐克三大民族,他们建立的国家是东欧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南往北看,维斯瓦河发端于南部西里西亚贝斯基迪山,从南部的克拉科夫向东北迂回到华沙,再折向西北到中北部重镇比德哥什,最后转向北部偏东在格但斯克湾流人波罗的海,绵延曲折,在波兰全境划了一个南北向的S形,全长1068千米(另一说为1047千米),是波兰境内最长的河流。
奧得河靠北的一半是波德两国界河,靠南的一半是波兰西南部的内陆河。波兰人也是最地道的西斯拉夫民族,被认为是“斯拉夫人中发展比较先进的一支”。不过,作为统一民族的波兰,也有一个形成的过程。
公元元年前后,波兰地区的西斯拉夫人有很多部落。在6至10世纪期间,波兰人的原始公社制逐渐解体,开始形成国家。在这些公国中,比较大的有两个,一个是南部的维斯瓦公国,另一个是北部“大波兰”地区的波兰公国。
维斯瓦公国在9世纪中后期被位于它南部的另一个西斯拉夫人国家大摩拉维亚吞并,而北部的波兰公国势力越发展越大,统治波兰公国并且在后来建立起统一的波兰国家的就是皮亚斯特王朝。
波兰历史上的第一个国家就是这样诞生的。作为国名的波兰来自于斯拉夫语词根“pole”,如英文Poland,德文Polen或Pohlen,法文Pologne,都由此词根发展而来。“pole”原意为“平原”,居住在这里的人被称为Poles,Poliani或Polaki。
即平原上的居民,平原这一地理特征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波兰的历史命运,既为它提供了发展经济文化的便利条件,又常常将其置于外部强邻易于进犯和侵略的境遇之中。
在西斯拉夫人中,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关系最密切。其緣由一是民族接近,二是比邻而居,三是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有许多时候都是一个整体。捷克靠西,包括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斯洛伐克靠东。
北部以苏台德山脉为界与波兰接壤,西北和西南隔着厄尔士山脉和捷克木山与舒马瓦山)同德国为邻,南部挨着奥地利,东南隔着小喀尔巴阡山和亚沃尔尼基山与斯洛伐克接壤。
斯洛伐克领土轮廓呈椭圆形,地处喀尔巴阡山中心,北部是高山,喀尔巴阡山的许多高峰就在这里,南部为多瑙河平原盆地,多河流。在斯洛伐克的周围,北边是波兰,西北向是捷克,圆墓人和卢齐支人。
因把死者火化并将骨灰藏于瓮中,所以,卢齐支人也称为瓮葬人。他们大约在青铜时代中期从第聂伯河与维斯瓦河之间的宽广地带大量迁徙过来,主要以从事农业为生。
在公元前最后的1000年里,逐渐发展成为最初的斯拉夫居民。他们就是捷克人的先祖。但是,在这三个人种集团中,发展势头最强的不是卢齐支人,而是因喜欢为死去的首领筑造巨大的圆墓而得名的圆墓人。
摩拉维亚地处捷克和斯洛伐克之间,情况与捷克大致相同。这里最早的居民除了凯尔特人、日耳曼人、西斯拉夫人之外,还有阿瓦尔人。其中,斯拉夫人主要定居在摩拉瓦河一带。
摩拉瓦河是多瑙河左侧的支流,发端于捷波边境的耶森尼克山,蜿蜒曲折地流过捷克中部,下游就是捷克与奥地利的界河,最后在斯洛伐克的布拉迪斯拉发汇入多瑙河。所以,定居在摩拉瓦河流域的西斯拉夫人也称摩拉维亚人。
经过这里各个族群的长期争夺,摩拉维亚终于并人波希米亚,摩拉维亚人也被融进捷克人之中。捷克一词,本义是起始者。关于它的来历有不同的说法。
一种说法称其来自捷克语Ceta,意为人群或军队;另一种说法则称其来自该部落首领切赫)的名字。切赫曾率众定居于此,而后形成了一个部族。
与捷克和摩拉维亚一样,居住在斯洛伐克地区的早期居民先是凯尔特人后是日耳曼人,另外,还有来自巴尔干半岛的伊利里亚人。西斯拉夫人是在6-7世纪才到达这里的,逐渐形成为斯洛伐克人。
从词源上说,斯洛伐克来源于斯拉夫语,一说其来自“光荣”一词,另说其来自单词“CnoBo”,意即“字、词”指使用同一语言的人。与前两个地区不同的是,在斯洛伐克,占主导地位的是阿瓦尔人。
关于阿瓦尔人,不同的文献对它的说法也不一样。有的说它操突厥语,有的说它属于高加索语系的达格斯坦语族,也有的说它是一个起源和语言均未得到确认的民族。
四不过,谁都不否认,阿瓦尔人原来住在高加索,后介入过日耳曼人部落之间的战争,对东欧的政治发展曾有过影响,6-8世纪曾在亚得里亚海与波罗的海、易北河与第聂伯河之间的地区建立过一个帝国。
大约在6-7世纪,阿瓦尔人从多瑙河进人并控制了斯洛伐克,后继续向西北扩张的时候,受到了捷克人的抵抗。这样,在与波希米亚联合之前,斯洛伐克人一直臣服于阿瓦尔人。
虽然都是西斯拉夫人,但是,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从民族形成之初就有所区别。捷克人受来自西北部地区的民族影响较大,而斯洛伐克人受来自东南部地区的民族影响较大。在以后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它们所依附的大国势力也不一样。
就这两个民族而言,捷克民族更为强势一些,而斯洛伐克民族则显得弱小。当它们同处一国的时候,这种大小、强弱的反差对其各自社会发展也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从社会发展形态上说,捷克和斯洛伐克两个民族形成的这个过程,也是原始公社逐渐解体和国家开始产生的时期,与波兰一样跨过奴隶制度直接从原始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结语
不过,捷克和斯洛伐克地区产生的第一个国家却不是由这两个民族建立的,而是由阿瓦尔人建立的,即萨莫帝国。
萨莫帝国
从623年到658年,这个帝国存在的时间只有35年。关于它的兴起与衰亡,卡夫卡是这样描述的:
阿瓦尔人蹂躏了斯洛伐克,但在捷克地方遭到了抵抗。在公元620年以后不久,这些部落当中掀起了一次暴动,暴动者立萨莫为王(根据有关这些事件的唯一史料,即弗菜德嘉的编年史所载克商人,但这个姓名显然是斯拉夫人的后裔)。
阿瓦尔人的争夺霸权的野心被粉碎了,随后由一个巨大的部落同盟(还不是一一个国家)建立起“萨莫帝国”。
这个部落同盟变成十分强大,在同法兰克的达果巴王的一次战斗中,最后在沃加斯提斯堡一这 地方的位置至今尚无从查明一经过三天的战斗,同盟完全击溃了法兰克帝国。
波西米亚和摩拉维亚
“萨莫帝国”的中心可能在摩拉维亚。它的领城可能一直延伸到卢齐支塞尔维亚人的领土(在今天的萨克森境内)和奥地利,当时也是斯拉夫人的居留地。
在公元658年萨莫卒后,关于他的“帝国”的命运便没有记载了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的历史,在萨莫死后到9世纪中叶,是一段无据可考的空白。直到830年,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才建立起自己最古老的国家一大摩拉维亚。
南斯拉夫各族的形成和演变历史
世界近代史有兴趣的朋友一定对南斯拉夫不会陌生,这个国家基本上是一个专属于20世纪的国家,它的诞生、兴盛和解体过程基本都发生在20世纪。但虽然南斯拉夫这个国家是在20世纪才诞生的,南方斯拉夫这个族群的历史却也并不算短,从最早出现在一些古代文明的记载中算起,南方斯拉夫人以及他们的先祖出现可以也已经有了上千年的历史。那么这个族群究竟是哪来的?他们在历史上又做过什么事呢?
“永不屈服”的斯克拉文尼人
在说南斯拉夫人的起源,虽然世界上没有北斯拉夫,但却有东斯拉夫(俄白乌)和西斯拉夫(波捷斯)这两个族群,他们和南斯拉夫人一样都属于斯拉夫族群,而南方斯拉夫人生活的地域相对于另外两个斯拉夫族群更靠南,所以就被叫成了“南斯拉夫”。
现代南方斯拉夫人分布地(绿色区域)
而且“南方斯拉夫人”这个称呼其实早在公元6世纪就已经出现了。顾名思义,南方斯拉夫人当然也是斯拉夫人的一支。不过,因为斯拉夫人相对来说进入文明时代比较晚,在早期没有自己的文字记载,所以关于斯拉夫人的早期历史几乎是一片空白。现代研究只是能大致确认他们应该是在公元初的几个世界里发源自中欧或东欧某地,但具体地点不明。
公元6世纪斯克拉文尼人和安提斯人分布
而斯拉夫族群也差不多就是在公元6世纪开始出现在了历史记载之中的。从公元6世纪起,在东罗马帝国的北方边境,开始同时出现了两个蛮族族群,分别被称为斯克拉文尼(Sclaveni)人和安提斯(Antes)人。一些东罗马史学家记载说这两个族群自古就有着同样的制度和习俗,是亲缘族群,但相互之间却矛盾不少,冲突不断。而这两个族群在现代被认为就是南斯拉夫人和东斯拉夫人各自的先祖了。
当时在东罗马帝国的记载中,南斯拉夫人的祖先斯克拉文尼人被描述为实行着原始民主制的族群,他们没有统一的领导者,各部族之间彼此独立,但也因此崇尚自由,对屈服于它族和被奴役极度反抗。而斯克拉文尼人的外貌也非常有特点,他们大多高大强壮,肤色较深但却长着红头发(史籍里还特别强调说他们的头发既不是金黄色也不是黑色)。他们生活方式原始,经常迁徙,敬拜一个名叫霹隆的闪电之神。
在公元6上半叶,他们多次入侵东罗马帝国。但在有着雄才大略,几乎复兴了罗马帝国的查士丁尼大帝成为东罗马皇帝之后,东罗马帝国似乎找到了一些对付这些斯拉夫族群的办法,也就是分割加征服。他在斯克拉文尼人和安提斯人之间不断挑拨矛盾,让他们彼此攻伐,自己则坐收渔利。比如在公元533年到545年之间,斯克拉文尼人和安提斯人就曾经大打出手。而对不同史料的分析表明,他们之间的战争很可能就是由东罗马帝国挑起的。所以从这个角度看,也许南斯拉夫人和东斯拉夫人的分化,东罗马在其中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与东罗马帝国的恩怨
斯克拉文尼人虽然最早是以敌人的形象出现在东罗马史料里的,却也很快成为了被东罗马利用的一个族群。而且当时东罗马正处在一个大规模的“中兴”时期,他们曾经一度重新攻入意大利,并收复了罗马城,大有复兴罗马帝国的势头。所以当时整天打仗的东罗马,也很快将斯克拉文尼人用作了雇佣兵。在公元537年,查士丁尼大帝就曾经将大约1600名斯克拉文尼骑兵用船运往意大利,去增援当时在意大利陷入困境的手下名将贝利撒留。不过在公元545年之后,安提斯人和东罗马人讲和,之后他们成为了东罗马帝国重要的雇佣兵来源,而斯克拉文尼人则继续不断对东罗马帝国发动袭扰,成为了其在欧洲主要的对手之一。
早期斯拉夫人的迁徙路线
在公元545年之后的几十年间,斯克拉文尼人曾多次深入东罗马国境。在公元550年前后,斯克拉文尼人曾试图攻占位于今天希腊境内的东罗马重镇塞萨洛尼基,最终被东罗马大将日耳曼努斯击退。但在第二年,他们就几乎占领了今天克罗地亚沿海的达尔马提亚地区。东罗马人记载说他们像在自己家园里一样在当地过了冬。在此后数十年间,斯克拉文尼人大量进入巴尔干地区定居,今天的塞尔维亚中部地区更是成为了其势力范围的中心地带。
而在几年之后,另外一个令欧洲人头痛的族群开始进入东南欧,阿瓦尔人(疑似柔然余部)。阿瓦尔人在公元558年在今天乌克兰境内的第聂伯河畔击败了安提斯人,这使得他们很快和斯克拉文尼人有了共同的利益。
阿瓦尔人(红区)扩张接近巴尔干形势
不过这阿瓦尔人可没打算平等对待斯克拉文尼人。这阿瓦尔人曾经是西突厥的死敌,阿瓦尔可汗伯颜一世立即派大军对道伦休斯的部族发动猛攻,而这时一直斯克拉文尼人不顺眼的东罗马也火上浇油,派兵助战。阿瓦尔联军在战争中烧毁了大量道伦修斯部族的住所,道伦修斯本人似乎也在一年后死亡。此后大量斯克拉文尼部族还是被迫臣服了阿瓦尔人。
阿瓦尔人裹胁斯拉夫人扩张进入希腊形势
在阿瓦尔人的驱使下,斯克拉文尼人反而迸发出了更强的战斗力。他们在公元580年之后对东罗马核心地带希腊发动了多次规模更大的入侵行动。在公元581年,东罗马帝国的一个宗教领袖约翰·埃菲索斯(John of Ephesus)曾经哀叹说:天杀的斯拉夫人洗劫了整个希腊,占领无数城镇与堡垒,让整个希腊都变成了一片废墟。当然后世认为这段记载有夸张的成份,但却也足以说明当时斯克拉文尼人对东罗马所造成的震撼了。
演变成为南斯拉夫各民族
而斯克拉文尼人臣服于阿瓦尔人当然也不是一点回报都没有,阿瓦尔人在此期间也曾多次重拳打击过斯克拉文尼人的长期对手安提斯人。公元602年,阿瓦尔人又对安提斯人发动了一次猛攻,此后安提斯人就消失在了历史记载之中。近代学术界认为其后裔后来迁徙到了乌克兰周边地区,在随后几百年里逐渐发展成了罗斯诸国,但这一观点也存在一些争议。
而安提斯人的消失就为斯克拉文尼人腾出了更大的生存区域。此后数年间,斯克拉文尼人在巴尔干急速扩张。到公元615年,东罗马一些史料甚至已经将巴尔干称为斯克拉文尼亚,也就是认可当地成为了斯克拉文尼人的领地。
阿瓦尔人和斯拉夫人围攻君士坦丁堡
在公元626年,阿瓦尔人和斯克拉文尼人与萨珊波斯组成联军,对东罗马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发动了围攻。这场围城战最终以阿瓦尔和斯拉夫人的惨败而告终。
此战过后,阿瓦尔人由盛转衰,东罗马帝国对巴尔干地区则由守势转入反攻。公元658年,东罗马皇帝君士坦斯二世征服了斯克拉文尼亚。此后几十年间,在东罗马曾经分两次将数万名被其俘虏的斯拉夫人移民到小亚细亚(今天土耳其境内)地区,希望利用这些人对抗波斯和新兴的阿拉伯帝国。
第一保加利亚帝国(绿色区域)
公元680年,第一保加利亚帝国建立,成为了南方斯拉夫人最早建立的一个王国。虽然严格地说,建立第一保加利亚王国的保加尔人身份也很复杂,早期可能是跟匈人有关的一个亚洲游牧族群(桃花石杂谈其它文章对此有详解),但在第一保加利亚帝国建立前后,保加尔人被南方斯拉夫人迅速同化,很快就成为了一个斯拉夫国家。
鼎盛时期的塞尔维亚帝国(粉色区域)
而其它的南方斯拉夫部族则分别被东罗马帝国和法兰克帝国所控制,后来从亚洲迁入的匈牙利人和来自意大利的航海帝国威尼斯也分别控制了部分南方斯拉夫部族。分别受到不同外族统治与影响的南方斯拉夫人此后开始分化成为不同的近代民族。公元14世纪,民族属性已经基本形成的塞尔维亚人曾经短暂崛起,建立了覆盖后来南斯拉夫大部的塞尔维亚帝国,这个国家当时曾经成为欧洲最大的国家之一。但很快奥斯曼帝国扩张进入巴尔干,南方斯拉夫人建立的塞尔维亚帝国和保加利亚帝国先后被其灭亡和肢解。
在后来被不同域外帝国统治期间,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两个帝国的主体族群后来都长期受奥斯曼帝国统治,他们在近代演化成了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两个民族。而曾经先后受到法兰克王国、东罗马、奥匈帝国、匈牙利和威尼斯影响的巴尔干西北部及沿海地区逐渐形成了克罗地亚民族。巴尔干北部长期受奥匈帝国统治的族群在近代成为了斯洛文尼亚人。在奥斯曼征服前受保加利亚统治但又不是保加利亚人的南方斯拉夫族群形成了马其顿人。在奥斯曼征服期间没有完全被其征服的一支巴尔干南部族群形成了黑山人。而在奥斯曼统治期间改信了伊斯兰教的斯拉夫人则形成了波斯尼亚人。至此,南方斯拉夫各个族群基本形成了近代的格局。
南斯拉夫民族分布
斯拉夫人为什么会被称为欧洲三大蛮族之一?
那么为什么咱们要讲斯拉夫人民族的历史呢?要讲世界史离不开近现代史;讲近现代史避不开俄国/苏联/俄罗斯;讲俄罗斯历史躲不掉斯拉夫人的历史。斯拉夫这个民族在罗马帝国时期与日耳曼人、凯尔特人一起被罗马人并称为欧洲的三大蛮族,可见这个民族对于欧洲历史影响之大。
罗马帝国时期,被罗马人称为欧洲的三大蛮族的民族分别是斯拉夫人与日耳曼人、凯尔特人。斯拉夫人位列其中,这是因为斯拉夫人在那一时期把作战作为主要的重要日常活动,通过作战来抢夺资源以确保自身资源足够利用,但斯拉夫人好战并非只有这一个原因。
斯拉夫人缺少法律意识。在公元10世纪时,仍然缺少法律意识,依然保持着与罗马的《十二铜表法》中相同的想法:“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一个经典的例子就是一个人的手被别人打断了,这个人直系亲属就有权力打断那个人的一只手作为这次事件的赔偿。后来有了仲裁法庭,但在这时,明显的等级划分就出现了。贵族长老上仲裁法庭索赔时,总是获得比普通民众多十几倍的赔偿;
斯拉夫人生活习惯与生产方式维持原始社会状态时间较长。斯拉夫人掌握生产技术较其他同时期的人晚,生产力低下,所以依靠掠夺扰乱周围的民族来获得财富与物资,以此来维持日常生活所需;
在6世纪前,斯拉夫人在古文献中被称为维涅德人,到了六世纪,才被称为斯拉夫人。斯拉夫在斯拉夫语中是光荣、荣誉的意思。但在西方拉丁语中,斯拉夫则是奴隶(slave)的意思。他们被哥特人与罗马人买卖成为奴隶,后来称他们为斯拉夫族,表示对他们的蔑视、侮辱。在长期的种族歧视中,斯拉夫人对其他种族发起战争,进行掠夺;
与斯拉夫人生活在一起的不同民族间有着不一样的宗教信仰,各自有各自信仰的神明,这也间接导致了民族间信仰差异的摩擦与碰撞,从而引发了战争。
所以是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相结合才导致了斯拉夫人这一民族形成了野蛮的行为观念,并非是生来野蛮、好战。
战斗民族——俄罗斯
作为欧洲人数最多的民族,斯拉夫人分布地区广泛,一部分的东斯拉夫人就演变成为了今天的俄罗斯人。
俄罗斯人的前身是罗斯人,是瓦良格人用武力征服东斯拉夫人后,瓦良格人与东斯拉夫人融合称为罗斯,建立起了罗斯国。所以笔者认为俄罗斯人是瓦良格文化与东斯拉夫文化碰撞融合的结果。两个民族都是以武力著称,在民族融合后,英勇善战也保留了下来。现在我们所见的俄罗斯人武力值满满,想必就是这个缘故吧。
斯拉夫人成为“最不团结的民族”的原因
在传说中,斯拉夫民族中有三个兄弟,他们由于意见不合,于是分道扬镳,寻找各自的领地。三人朝着不同的方向行进,往东走的成为了俄罗斯人的祖先,往南走的成为了捷克人的祖先,而另一个跟着雄鹰走的成为了波兰人的祖先。
斯拉夫人人数多分布地区广泛,多分布于欧洲地区,以分布的地区分别称为西斯拉夫人、东斯拉夫人、南斯拉夫人。每一分支的斯拉夫人的信仰有所不同,信仰上的差异是造成了斯拉夫人越来越不团结的其中一个原因。
斯拉夫人分布范围广,组成了欧洲地区多个国家。斯拉夫人大部分分布于16个国家,虽然这些国家同属于斯拉夫人这一民族,但并非和睦相处在欧洲这片土地之上。
分布地区的不同造成了文化的差异,各分支的斯拉夫人组成了不同的国家,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息息相关,因此各分支的斯拉夫人都要各自为自己的国家“谋福利”。所以当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是否同一民族被抛诸于脑后,国家利益是合作与冲突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所以国家利益与文化差异也造成了斯拉夫人民族的不团结。
斯拉夫人组成的国家间的关系
俄罗斯与波兰同属斯拉夫人的分支,但俄罗斯属东斯拉夫人,波兰属西斯拉夫人。在蒙古入侵统治罗斯国时期,波兰人趁火打劫,奴役着罗斯国人民,但并没有彻底成功掌握罗斯国。后来的一个世纪,罗斯国逐渐发展壮大,波兰却渐渐衰弱。罗斯国趁此机会与其他两国三次瓜分了波兰,导致波兰直接灭国。“新仇旧恨”的累积,让俄罗斯与波兰间的战火愈演愈烈,延续至今。
国家间合作的前提并非只有共同利益,还应该着重注意的是以相互信任作为打开合作大门的敲门砖。俄罗斯与波兰经过多次“互相伤害”,已经失去了对彼此的信任,但后续如何,也暂时无从得知。
捷克斯洛伐克是斯拉夫人组成的国家,在1992年以前是一个共和国,后来捷克与斯洛伐克分裂成两个国家。虽然同是斯拉夫国家,但两个国家的结果却迥然不同。在未解体前,捷克追随了奥地利,而斯洛伐克被匈牙利吞并。追随与吞并的待遇自是不同,奥地利经济快速发展,捷克在带动下也迅速的发展壮大。斯洛伐克在匈牙利的控制监管下,与捷克的差异越来越多,教育、经济等各方面的差距,为之后的解体埋下的伏笔。
由这四个斯拉夫国家的关系可以看出,斯拉夫国家在后期主动或被迫的接受了不同的文明,导致他们越走越远。
现在斯拉夫人在欧洲的整体分布
如果说西欧主体民族是日耳曼人,那么东欧主体民族就是斯拉夫人。斯拉夫人是东欧人数最多、分布最广的民族,时至今日,东欧大多数国家主要都是由斯拉夫人建立的,像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黑山......
俄乌战争中的斯拉夫人的抉择
苏联时代,又以东斯拉夫三兄弟为嫡系
苏联取代沙俄以后,在民族凝聚力方面,还真没有沙俄搞得好。沙俄的目标是占领所有斯拉夫人的地盘,让所有斯拉夫人都成为沙俄的子民。
可苏联起家的时候,采取了民族自决的政策,也就是让各民族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虽说这么做,可以赢得大部分民族的好感,但也带来了一个很麻烦的问题,那就是国家凝聚力不足。
苏联,其实就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这算得上是创业期的苏俄对其他民族的一种妥协。也正是这种态度,使得苏联即便实力强大,也没能实现斯拉夫民族的统一。
在苏联的影响下,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西斯拉夫国家,以及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南斯拉夫国家,都成了苏联手下的小弟。包括南斯拉夫,其实也是深受苏联影响成立的,他们同属于一个阵营。
苏联对新成立的南斯拉夫其实一点办法都没有。其实南斯拉夫也有统一巴尔干半岛的想法,奈何苏联的影响力太大。为此,苏联和南斯拉夫,虽属同一阵营,但关系一直都不怎么样。
由于苏联是联盟关系,那么15个成员国自然要分出一个主次关系才行。很显然,15个成员国中,俄罗斯肯定是核心,此外乌克兰和白俄,分别位列第二第三。
东斯拉夫三兄弟,构成了苏联的核心框架。这个核心框架之外,才是波罗的海三国、外高加索三国、中亚五国以及摩尔多瓦等。
在苏联解体时,也是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分到的家产最多。俄罗斯继承了苏联70%以上的国土,以及几百万军队和大量核武,成为了继苏联以后,斯拉夫人建立的又一个大国。
现代俄罗斯,开始拯救起俄族兄弟了
伴随着苏联的解体,俄国人想拯救全斯拉夫人的计划,终究成了梦幻泡影。实力严重削弱的俄国,甭说恢复苏联时期的影响力了,就连干涉自家兄弟的日常生活,都成了一件难事儿。
白俄和俄罗斯的关系,自然是没话说,那绝对是铁哥们。但乌克兰和俄罗斯的关系,就显得有些玩味了。
乌克兰则不同,乌克兰隔几年就换一个话事人,正儿八经去搞选举,这就造成了前后话事人对待俄罗斯的态度常常截然不同。
所以说,乌克兰成了俄罗斯身边的不安定因素。为此,俄罗斯决定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乌克兰看样子是靠不住了。
2014年在俄罗斯的支持下,克里米亚通过投票,出来单干了,随即又加入了俄罗斯。乌克兰平白无故丧城失地以后,自然很不爽。
其实除了克里米亚,乌东四州的俄族人也忙着搞投票,也打算脱离乌克兰跟着俄罗斯混。结果乌克兰忍无可忍,开始在乌东收拾这些想要出来单干的俄族人。
俄罗斯当局得知以后,立马竖起了“拯救俄族同胞”的旗帜,和当年老祖宗拯救斯拉夫同胞一样,发动了这场俄乌战争。
为了拯救同胞,还是为了侵吞土地
从历史变迁来看,俄国人心目中的同胞,是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发生变化的。实力强劲的时候,整个斯拉夫民族内的人,全都是自己的同胞,他们的土地,都应该归俄国所有。
所有东正教信徒,都应该受到俄国的庇佑,因为那时候的俄国认为,自己才是东罗马的真正继承人,是东正教的正宗。
不过伴随着战争和实力下降,俄国人眼里的同胞,也从整个斯拉夫民族到东斯拉夫三兄弟,再到俄族人。不管同胞范围怎么变,俄国似乎从未放弃过拯救同胞的心。
沙俄、苏联时期要拯救所有斯拉夫人,俄罗斯时代又想着拯救所有俄族人。那么俄乌战争的实际意义是:
第一,乌克兰在伤害他们在乌东地区的俄族同胞,俄罗斯不能坐视不管。
第二,俄国和北约之间,必须要有缓冲地。既然乌克兰无法成为北约和俄罗斯之间的缓冲,那俄罗斯只能单独把乌东四州和克里米亚拎出来作为缓冲了。
第三,北约的东扩已经严重一想到斯拉夫人,尤其是东斯拉夫人的生存。
第四,俄罗斯提出的建立缓冲区只是一个口号,目的估计是要重新团结所有的东西斯拉夫人民。
-
- 迪迦奥特曼怪兽图鉴大全
-
2025-08-19 02:39:57
-
- 李子与西瓜能一起吃吗宝宝 李子能跟西瓜一起吃吗
-
2025-08-16 14:46:58
-
- evaluate的意思?evaluate怎么用?
-
2025-08-16 14:44:41
-
- 自古英雄出少年的意思?自古英雄出少年动画片
-
2025-08-16 14:42:24
-
- 空心菜需要先焯水吗 空心菜需焯水吗
-
2025-08-16 14:40:07
-
- 北回归线穿过我国的省区是哪几个?北回归线穿过我国的省区是哪里
-
2025-08-16 14:37:50
-
- 刘强东代理律师事务所回应”5000 万美元和解”:纯属造谣生事
-
2025-08-16 14:35:33
-
- “80后”胡勇已任上海市静安区领导(附简历)
-
2025-08-16 14:33:16
-
- 天然气管道冬天会冻吗,冻住天然气管道处理办法
-
2025-08-16 14:31:00
-
- 奶粉怕冷冻吗?
-
2025-08-16 14:28:43
-
- 洗面奶为什么要用起泡器
-
2025-08-16 14:26:26
-
- 有种“整容”叫信的女儿,以前觉得不怎样,后来却美得高攀不起
-
2025-08-13 11:08:56
-
- 四部台湾新上映的腐剧电影,红色气球感人肺腑深受众多粉丝喜爱
-
2025-08-13 11:06:40
-
- 埃斯科巴遇害案:知名球员因在世界杯上踢出乌龙球被枪杀
-
2025-08-13 11:04:23
-
- 朱梓骁:演技之路上的磨砺与绽放
-
2025-08-13 11:02:07
-
- 战略轰炸机的巅峰之作-美国的B1B“枪骑兵”战略轰炸机
-
2025-08-13 10:59:50
-
- 空调开26度,一晚上会消耗多少电?资深小伙多维度讲解,多亏提醒
-
2025-08-13 10:57:34
-
- 华东地区六省一市中小学教师,每月退休金有多少?
-
2025-08-13 10:55:19
-
- 瑜伽体式:战士一式、战士二式、战士三式图解
-
2025-08-13 10:53:04
-
- 塑料闺蜜 张雪迎尽戳关晓彤的痛处 想想都让人唏嘘
-
2025-08-13 10:5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