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者网 > 杂谈 > 正文

​盗墓团伙翻县志知古墓存在,花7万收买守墓人,上亿国宝贱卖400万

2025-08-11 18:19 来源:秀者网 点击:

盗墓团伙翻县志知古墓存在,花7万收买守墓人,上亿国宝贱卖400万

来钱快的法子有吗?有,但大多都写在刑法里。人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但是还有一句实话是,“为了百分之一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死的危险。”人们都知道坑蒙拐骗是触犯法律的,但很多人却没有深刻意识到,盗墓和走私文物也是违法行为,还以为这是天上掉馅饼,但实则是陷阱。

十年前,我国山东发生了一起有关盗墓的大案。在这场震惊全国的案件中,守墓人被区区7万收买,允许几个村民爆破古墓疯狂盗宝,也算另一种形式的监守自盗。而这个盗墓团伙盗出的宝物价值以亿计,却被卖出白菜价,让人闻之便痛心疾首。

来钱快的路子

“进了里面去个个都是人才,说话又好听,超喜欢在里面。”这句话前段时间那么火,是谁说的想必不用过多置喙了。犯下盗墓案的李老大也是一个将监狱当家的家伙。他生性喜欢赚取不义之财,好吃懒做,前科累累,也吃过数年的牢饭。在监狱里,他还结识了几个臭味相投的狱友。

李老大出狱后,偶然得知盗墓是个暴利的黑色产业,几乎算无本生意,利润可不止300%。他顿时一门心思扑到了盗墓上。但一个人单打独斗的话,连个放风的都没有。李老大便想到了那几个也已出狱的狱友,几人一拍即合,决定盗墓。

此前见过一个小偷的偷窃笔记,上面将各种地图、路线等摸得清清楚楚,还有每一次得手后的经验总结。盗墓这种事,是个绝对的大项目,必须得提前准备。

盗墓这个大项目

首先,便是目的确认——盗哪个墓?李老大带着他的犯罪团伙买了一堆铁锨、撬棍等,跑到深山老林里自己去找。但古墓又不是寻常坟包,这种行为无异于大海捞针。他们中又没有盗墓老手,因此,几个月下来,他们无功而返。

吃了没经验的苦,盗墓小分队便去向高人取经。因着朋友的介绍,李老大结识了相对有经验的人。这个狗头军师向他们传授了一些盗墓知识,还带着他们翻《曲阜县志》。县志是记载一个县的历史、地理、人物、物产等的书籍。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他们还真找到一个关于墓葬的记载。

其次便是踩点、摸清楚情况。他们在调查之后,发现汉代“鲁珠王墓”在曲阜西南角,原先14座,现仅存一座。1977年,它被认定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有守墓人看守。

这个古墓既为“王墓”,肯定有很多价值连城的陪葬品。众人下定决心要盗墓,便面临着守墓人的客观存在。他们渐渐接近守墓人孔某,和他套近乎,熟了之后便用金钱腐蚀他的心志,只花了7万便将守墓人收买了,守墓人还答应帮他们放哨。

再次,便是真正实施盗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他们已经买通守墓人,不担心动静会惊动周边,便肆无忌惮地买了很多工具——炸药、洛阳铲等。一年多的时间里,他们数次炸开这座千年古墓,从里面疯狂盗走数袋国宝级的文物,其中不乏珍贵的玉器、青铜器、金银等,均未被外人发现。

无价之宝的流失

最后,便是销赃,正是这个环节出的问题。因为此事并不光明正大,他们又急于脱手,即使价值上亿的文物,也只能以白菜价卖给文物贩子。其中,有8件玉俑只卖了400万,但实则它们价值数亿。财帛动人心,每个人都想多得到些,甚至想黑吃黑。就这样,这个犯罪团伙展开无休止的内斗,还互抢。最终这群人又在监狱成了狱友。

国家得知此事后,立刻采取措施想要追回那些流失的文物,但是这些文物不知转手了几个文物贩子,在整个过程中,不知多少人因此牟取暴利。很多文物最终流失到了海外,不知买家名姓,无法追回这些难以估量其历史价值的文物。

而对于鲁珠王墓,由于其损毁严重,文物丢失,很多历史信息都丧失了。人们只得亡羊补牢,在其外安装摄像头等,以使其不再被破坏。可叹的是,这些措施要是提前一段时间做该多好。

总之,只想强调一点,盗墓来钱快不假,但这种来钱快的路子在刑法里。这个犯罪团伙利欲熏心,因利益纠集在一起,也因分赃不均使自己再度吃上牢饭,只能说可恨、活该!

盗墓贻害无穷,它打扰逝者安宁,为我国的丧葬伦理所不容。它还是一种铤而走险的犯罪行为。纵使宝藏动人心,但这个盗墓团伙的行为是前车之鉴,它时刻警醒着人们;“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