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元帅贝当(中):如何统治维希法国
法国元帅贝当(中):如何统治维希法国

1940年7月10日,法国国民议会正式通过了一项政府提案,这项由赖伐尔起草的提案只有寥寥数笔,却勾勒出了一个惊人的事实,它要求“国民议会全面授权共和国政府在贝当元帅批准并签署的情况下,颁布一部新的法国宪法”,并授予贝当元帅“一切行政权和立法权”,这项提案的通过,标志着七十年共和制的终结,并把整个法国的命运都交于贝当一人手中。
赖伐尔向贝当感慨道:
“你知道你的权力有多大吗?你的权力甚至比当年的国王路易十四还要大,路易十四还必须将法令提交给议会,但您却不用,因为议会已经不复存在了。”
贝当听到后,只是淡淡地回了一句:
“的确如此。”
01
1940年6月21日,希特勒作为胜利者来到了贡比涅森林,2419D号车厢出现在他眼前,22年前,正是在这节车厢中,德国代表向法国元帅福煦投降,那是希特勒一生中最痛苦的时刻,那时他只是一个下士,他什么都做不了。
现在,希特勒终于迎来了复仇的机会,他要在同一节车厢里将这种痛苦原样奉还给法国人,坐在车厢里的法国代表听到了有史以来最为苛刻的停战条件:
“法国五分之三的国土,包括整个大西洋海岸和工业发达的北部地区都得让德军占领,法国政府只能管辖最贫困的那五分之二地区,不仅如此,法国人还得向占领他们国土的德军支付军费,一天就要支付四亿法郎,而至于法国人自己的军队,除了维持国内秩序所需的少量部队外,法国的全部陆海空军,都得解散。”
法国政府还要保证禁止其公民与德军作战,也就是说法国政府会帮着德军镇压本国人民的抵抗运动。
而至于俘虏问题,就算德国和法国停战了,德军也不会释放他们手中的150万法军俘虏,要等到德国和英国也缔结了和约之后,这些俘虏才会被释放。
这些条款所组成的文件,与其说是“停战协定”,还不如说是“投降书”,其丧权辱国的程度,就是在主张停战的贝当政府内部,也引起了一定争议。
副总理肖当认为:
“德方的条件很可怕。”
外交部秘书夏尔·鲁则说:
“如果这就是德方的条件,还不如离开这里去非洲。”
这句话惹恼了贝当,他扬起双手大骂道:
“怎么又是这个主意!”
他要大家搞清楚,关于把政府迁往北非的问题早有定论,不论条件有多么苛刻,贝当都决心停战,正如戴高乐所说:
“这位老军人倾向于认为,这不过是另一场普法战争,在他看来,战争是残酷的,却也是一件很普通的事。色当战役和巴黎陷落以后,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终止战争——谈判,必要时就像梯也尔那样,毁灭巴黎公社,而至于这场战争的世界性,到海外领土去发展的可能性,希特勒得胜后将造成的意识形态后果,都不在他的考虑之列,他不习惯于考虑这些问题。”
抱着这样的心态,贝当在6月22日接受了希特勒的条件,缔结了耻辱的和约。

这一消息遍传四海,在全世界引发了震动。
丘吉尔评价道:
“无法相信任何一个拥有自由、独立和宪法权力的法国政府竟然愿意接受这些条件。”
而贝当在广播讲话中回应道:
“丘吉尔阁下应当认识到,接受战败的现实比企图通过徒劳而不切实际的努力来回避它,更能显示法国人民的伟大之处。”
双方的唇枪舌战又持续了好几天,丘吉尔谴责贝当违背了不得与德国单独媾和的承诺,法国政府则反过来埋怨英国,为什么还不投降,他们引用德国代表凯特尔的话,声称正是“由于英国仍在进行战争,德国才不得不把严酷的停战条件强加于法国。”
这番言论把一旁观战的美国人都惊到了,美国大使比德尔评价道:
“这实在令人恶心。”
然而,吵架归吵架,贝当和丘吉尔都明白,他们的大部分争论,都只是口舌之争,但有一项内容,却是命运攸关的利益之争,那就是该怎么处置法国的舰队。
02
法国的海军舰队是在帝国主义列强激烈的军备竞赛中发展起来的,在几十年的苦心经营和巨量的资金投入下,法国建成了一支规模庞大的舰队,共有238艘舰艇,其中包括1艘航空母舰、11艘战列舰、数十艘巡洋舰,法国海军是当时全世界最强大的海军之一,其实力仅次于美国、英国和日本,排名世界第四,欧洲第二。
当法国陆军在德军的打击下土崩瓦解时,海军却还没有吃过任何败仗,实力保存完整。

这么强大的一支舰队,不论是哪一方得到它,其实力都会在短时间内暴增,让国家间的力量对比发生不可逆的转变。
而在目前的情况下,最有可能得到这支舰队的人,就是希特勒,他已经征服了法国,贝当政府也流露出愿意和他合作的态度,这引起了丘吉尔的极大恐慌,他之所以有勇气和德国坚持打到底,就是仗着海峡天堑和和英国的海军优势,他相信自己能守住,但德国一旦获得了法国的强大舰队,丘吉尔就没什么底气了,所以他频繁试探法国政府的态度。
明面上,贝当和法国海军总司令达尔朗都向他保证,不会让舰队落入德国人手中,但在背地里,贝当却瞒着丘吉尔与德国签订了停战协定,其中明确写道:
“除维护殖民地所需的战舰外,其余的所有法国战舰均应被召回,集中于法国本土的某一港口,并在德国和意大利的监督下,解除武装、遣散人员。”
要知道,当时法国战舰是停泊在各个海外殖民地和前盟友英国的海军基地中的,所以希特勒才拿这些战舰没有任何办法。
但现在贝当却答应希特勒要让战舰都回到法国本土,还要在德国、意大利的监督下解除武装,那谁能保证德军不会趁机夺取这些战舰呢?
而且,直到协定签订前的最后几小时,贝当都还在向英国政府隐瞒这一点,英国大使是通过夏尔·鲁才看到了停战协定的文本,当他看到这一条时,立即惊呼道:
“你们还是交出了舰队!”
从这一刻开始,丘吉尔、贝当、希特勒三方,就陷入了一个互相猜忌的链条中,

对贝当而言,他非常清楚这支舰队的重要性,这是他手中的王牌筹码,是他在世界大战的刀光剑影中安身立命的本钱,只要丘吉尔和希特勒一天没得到这支舰队,那他们就会一天有求于自己,所以贝当做出了一个聪明而又危险的决定,他决定骑墙,他既不把这支舰队交给希特勒,也不把它交给丘吉尔,而是先攥在自己手中,以便将来见风使舵。
贝当骑墙骑到最后将发现,他既无法得到丘吉尔的信任,也无法得到希特勒的信任,他保不住这支舰队。
在另一边的英国,对丘吉尔来说,法国舰队的威胁就如同悬在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让他寝食难安。他后来告诉艾森豪威尔:
“如果让我在地上爬一里路能让达尔朗把舰队带到盟军这边来,那我也欣然照办。”
尽管贝当和达尔朗再三保证,但丘吉尔始终不能放下心来,他不可能把国家的安全寄托于别人的保证,丘吉尔希望法国舰队能驶向英国或者美国,这样他才能完全免去后顾之忧,但这又恰恰是贝当和达尔朗不可能接受的,就如同丘吉尔不信任他们一样,他们也不相信丘吉尔会在战后把这些战舰完好无损地还回来,而且他们一旦这样做了,必定会招来希特勒的报复。
谈判已经走进了死局,一个可怕的念头渐渐在丘吉尔脑海中浮现,现在法国的许多战舰还处在英军的攻击范围之内,如果他能发动一次出其不意的偷袭,就能摧毁掉这些战舰,减轻法国海军对自己的威胁。
然而,这也是极不光彩的行为。
法国毕竟还没有向英国宣战,法国的战舰也还没有交给德国人,只能说他们有这种可能性,而为了这种可能性,丘吉尔就决定要动武、要杀人,但对丘吉尔来说,他也的确不可能等到法国战舰都交给德国人之后再动手,那个时候就已经晚了。
1940年6月27日,英国内阁批准了“弩炮行动”,决定夺取或者消灭所有英军能接触到的法国战舰,丘吉尔将其称为“自己做过的最违背人道、最令人痛苦的决定”,但他又下定决心做到底,因为“对于英国的生存来说,没有比这更紧要的行动了”。
03
1940年7月3日凌晨,在英国的普利茅斯和朴茨茅斯海军基地中,法国水兵们对于突然登上他们战舰的英军感到措手不及,他们还在睡眼惺忪时就被赶下了船,不到一个小时,停泊在英国本土的所有法国军舰就都被英军控制了,只有一个英国士兵和一个法国士兵在行动中死亡。
在埃及的亚历山大港,经过一天一夜的谈判,法国海军上将戈德弗鲁瓦同意交出他手下的战舰,只要求排出战舰的原油、拆除舰上的武器。
但在墨赛克比尔海军基地中,情况就要棘手得多了。
此地位于法属阿尔及利亚,是法国人的主场,丘吉尔发出了最后通牒,要么加入我们,继续和德国、意大利作战;要么在我们的监督下,把战舰驶向英国、美国,或者英属西印度群岛的某个法国港口也行,总之就是要处在英国的监控范围之内,以防这些战舰突然倒向德国,丘吉尔再次保证:
“等到战争胜利后将完全恢复法国海军。”
但如果这些条件法国人都不能接受,那就必须要自行凿沉战舰,否则英军会把它们击沉。
丘吉尔给了贝当政府六个小时来考虑,贝当政府拒绝了。
他们首先考虑的是德国人的态度,负责指挥的海军上将让苏尔后来解释说:
“如果我接受了这些要求,那就破坏了法德之间的停战协定。”
贝当政府在下令反击之余,还向希特勒发出了请示,毕恭毕敬地表示:
“法国政府已经意识到,它所发布的命令超越了停战协定规定的权限,但它希望德国政府能够理解它是在为生存而战。”
理解。
太理解了。
希特勒巴不得看到英国和法国起冲突,他亲自回电说:
“停战协定中要求解除法国海空军武装的条款在北非范围内暂缓执行,以便使法国的军舰和飞机可以用来击退由其他国家发动的无理而无耻的侵略。”

战斗在下午的五点四十分打响了。
英军很快取得了胜利,他们几乎没有什么人员伤亡。
而法军损失了三艘主力舰和多艘小型军舰,一千多名法国水兵丧生。

此事在全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英国,人们被首相宁愿和法国决裂也要捍卫帝国利益的决心震撼了,国会议员们起立欢呼,向丘吉尔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美国,罗斯福领会到了丘吉尔抗战到底的决心,决定加大对他的援助。
在德国,希特勒对贝当的做法感到基本满意,但又难以对其完全信任,他意识到正是因为贝当在骑墙,不愿意把这些战舰驶回法国本土,才让它们有机会落入了英国人手中。
希特勒告诉墨索里尼:
“我们对维希政府的态度并没有绝对的把握。”
对于那些幸存的法国战舰,希特勒要求德军:
“密切注意每一艘法国舰艇的停泊地、战备状态和行动的可能性,一旦法属北非出现叛乱,德国海陆空三军必须积极配合,以便最有效地控制法国舰队。”
贝当赔掉了几十艘战舰,却没有得到任何一方的信任,也没有给法国带来任何好处,但有一件事却是他可以做的,那就是趁此机会加强自己手中的权力。

贝当一直主张法国不应和德国战斗,英国这个盟友是靠不住的,现在的情况似乎证明了他的话。
在遭到英军偷袭后,越来越多的法国人感到,他们不可能再和英国站在一起了,拥抱法西斯成为了唯一的选项。
贝当指示赖伐尔趁机推出一部新的宪法,这部宪法将会终结共和制,建立起一个以贝当为首的法西斯独裁政权,其中关于总统全权的部分还是由贝当亲自起草的,贝当告诉美国大使布利特:
“如果赖伐尔不能为我得到全权,我就把赖伐尔甩掉。”
赖伐尔很快就卖力地干起来了。
在国民议会上,他大肆指责英国,说:
“法国从未有过、也将不会再有比英国更残忍的敌人了,我国的全部历史证明了这一点,法国不能再让英国牵着鼻子走了,那样的日子已经过去了,我们只有一条道路可走,那就是与德国和意大利真诚合作。”
而这就要求法国:
“必须解散国民议会,修改宪法,使宪法本身与极权主义相适应,如果国民议会不赞成极权主义,德国也会将它强加于我们,所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法国全境的沦陷。”
赖伐尔总结道:
“这是为了获得对法国伤害最小的和平。”
有议员指出,这就是一种独裁制度,而赖伐尔回应道:
“它至少保留了一个文官政府。”
这句话的言下之意,就是说你们这些议员仍然有官当,赖伐尔警告议员们要知足:
“如果你们不履行自己的职责(即投票允许贝当政府修宪),你们就有可能得到一个军事独裁政权,那样的话,情况就会更糟。”
当时有消息称,贝当的党羽、法军总司令魏刚已经暗示了手下的官兵:
“你们的任务尚未完成,也许你们将不得不介入国内事务。”
国民议会感受到了赤裸裸的武力威胁。
这一招果然奏效了,法国前总理、社会党领袖布鲁姆发现:
“议员们就像惊慌失措的民众一样,任由自己被恐惧和怯懦交汇的洪流席卷而去。”

安德烈·莱昂·布鲁姆 图源:网络
赖伐尔软硬兼施,一边恐吓、一边施以恩惠,他大肆封官许愿,向那些愿意投下赞成票的议员们提供大使、省长等职位,布鲁姆感慨道:
“与其说赖伐尔是在说服他们,不如说是在腐蚀他们。”
赖伐尔还用他洋洋洒洒的口才,将法国之前的一切不幸都归咎于民主和共和,他历数了“民主法国”在二战爆发前的种种过错,声称是“民主议会制让法国输掉了这场战争,它必须让位于一种新的社会制度。”
这番话打动了一些议员,令他们感动,德国战胜法国的确证明了法西斯制度的优越性。
最后,赖伐尔拿出了他的王牌,那就是贝当的威望。
他拿出了贝当写给他的亲笔信,当众朗读起来:
“我领导的政府所提出的关于修改宪法的提案将于七月九日和十日提交国民议会,因为我难以出席会议,所以请你(赖伐尔)作为我的代表出席,在我看来,使提交国民议会的政府提案获得通过,应为拯救法国之所必需。”
议员们被震住了。
贝当是“凡尔登的雄狮”、“法国的救星”,是当今还活着的最有威望的法国人,他得到了几乎所有议员的崇拜,对于这个拥立自己为独裁者的提案,贝当之前一直没有做过公开表态,但现在他用这封信告诉所有人,赖伐尔就是我的代表,我贝当就是想要掌控整个法国。
谁敢反对?
全场鸦雀无声!
赖伐尔意识到自己已经赢了,他语气缓和下来,再次强调:
“我在这里阐述的是贝当元帅对这个提案的想法。”
在最后的表决中,贝当政府在会场周围布置了一道由宪兵和机动卫队组成的警戒线,他们手持上了刺刀的步枪,议员们只能战战兢兢地穿过这道警戒线,走向一场已经预设了答案的投票,布鲁姆看着现场的士兵感慨道:
“就是雾月政变中缪拉的宪兵,也没有执行过比这更有决定意义的行动了。”
在这最后的时刻,贝当政府对反动派的打压已经到了明目张胆的地步,当反动派代表巴迪众议员想要上台发言时,一群赖伐尔的支持者拦住了他,他们抓住巴迪的外衣,用拳头打他,当巴迪好不容易挣脱时,却听到议长宣布,表决正式开始,不会再有人发言了。
在全副武装的士兵的注视下,在种种威逼利诱下,仍然有80名议员不屑于做法西斯的同谋者,勇敢地投下了反对票,其中有的人,比如布鲁姆,后来被贝当政府逮捕了;还有的人,比如马克思·多尔穆瓦,甚至被贝当政府杀害了,他们是共和国最后的脊梁。
但更多的人,共有569名议员都投下了赞成票,这群民选代表可耻地背叛了民主与共和,将一切权力都交给了贝当。巴迪评价他们为:
“那些从第三共和国获益最多的人,那些经常出任共和国部长的人,那些以其教育素养和思想感情应该挺身而出保卫共和国的人,怯懦地任由共和国被谋杀了。”
赖伐尔对这个结果感到很满意,他最后站起来说道:
“我只想以贝当元帅的名义说一句,为了法国感谢大家。”
04
贝当胜利了。
当他在6月16日刚刚上台时,他还只是政府总理,其权限没有超过第三共和国之前的任何一任总理,但现在他大权独揽,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都集中于他一人手中,他给自己换上了一个崭新的头衔——
元首。

虽然贝当只统治着五分之二的国土,连巴黎都不在他手中,他的政府只能屈居于小城维希,但他却乐得在这片土地上当起了土皇帝。
当他在颁布头三项宪法法令时,他自称为“We”,这是古代帝王的自称,类似于汉语中的“朕”,贝当并不只是说说而已,在1941年1月27日的法令中,他要求国务秘书、高级官员必须向他个人宣誓效忠,三个月后,他又要求军队和法官也得向他宣誓效忠。
到了1941年10月4日,贝当干脆把这项效忠活动的范围扩大到了所有大小官员。
在行政法院的宣誓仪式上,贝当公然宣称:
“人们必须表明,要么拥护我,要么反对我,这就是我想要听到的誓言。”
谁要是不宣誓效忠,谁就遭到迫害。
法官中唯有迪迪埃拒不宣誓,他被撤职并监禁。
仅仅是官员的宣誓效忠,还不能让贝当满足,他大搞个人崇拜,试图在民众中也建立起绝对的威望。
报刊、书籍、邮票、硬币、画册上纷纷印上了他的肖像,许多歌曲为他歌功颂德,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大元帅,我来了》,这是一首谄媚至极的歌曲,充满了对贝当的个人崇拜,维希政府多次在官方场合演奏这首歌,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国歌《马赛曲》。
大权在握的贝当,又是怎么治理这个国家的呢?
国民议会的活动被完全中止,内阁会议每个星期只召开一次,会上从不讨论,均由贝当说了算,国家的重大决定,不是由议会、甚至也不是由内阁做出的,而是由贝当和他的几个心腹宠臣做出的。

其中包括赖伐尔、魏刚、博杜安、布蒂耶、阿利贝尔,贝当每天上午召集这些亲信,在他办公室隔壁的房间里进行秘密商谈,几个自私自利、各怀鬼胎的投机者,就这样主宰了法国的命运。
他们唯恐手下的官员不够忠诚,担心从共和国继承而来的官僚体系,会不支持他们的法西斯政权,遂展开了大清洗。
从1940年7月到1940年12月,各部要员中被免职者,高达2282人,93个省长中,有85人被撤换,而新上任的官员,尽是保皇党、教权派、法西斯主义者和工商业金融寡头,正如历史学家雅克·夏普萨尔所说:
“贝当把所有对第三共和国不满的人都吸引到了自己身边。”
这群最保守最反动的人,组成了维希法国的政府。

05
贝当为了维持自己的政权,对外屈膝逢迎,对内残酷镇压,他非常清楚,自己最大的依仗,就是希特勒横行四方的德军,所以他极力支持纳粹政权。
1940年8月12日,贝当与希特勒进行了历史性的“蒙都瓦握手”,确定了法德之间的合作政策。

贝当在随后发表的文告中宣称:
“为了维护国家千年的统一,我荣幸地按照欧洲新秩序建设行动的规范,开始进入合作的道路,合作政策就是我的政策。”
合作首先是体现在经济上,按照停战协定规定,法国每天要向德国支付军费4亿法郎,这是一笔天文数字的赔款,但维希政府也遵照执行了,他们1940年6月投降,仅1940年就支付了800亿法郎,此后每年支付的军费都在1000亿法郎以上,在最高的1943年,更是支付了接近2000亿法郎,这些钱都是无数法国人民的辛苦劳动换来的,却被用来加固了他们身上的枷锁,并帮助纳粹帝国发动了更多的侵略战争。
不仅如此,贝当让法国强大的工业和劳动力也为德国所用,从1940年9月到1941年初,法国同德国签署了一系列协定,规定将在自由区(即维希政府统治的区域)为德国生产飞机发动机,出售铝和铝土矿,提供殖民地的橡胶、磷矿、食物等;
到了1941年3月,法国三分之二的冶金加工业、一半的橡胶业和四分之一的纺织业,就都在为德国人运转了,而1941年6月的一项协定更是让法国六分之五的航空生产业也为德国人服务,维希政府还千方百计地为德国输送本国劳动力,在1941年3月的劳动部通报中写道:
“法国有关部门应同德国招工部门广泛合作。”
首先遭殃的是那150万法军俘虏,他们一直未被释放,只能在德国工厂中劳动,维希政府甚至同意让他们在兵工厂中劳动,去制造杀人的武器。
对于待在本国的劳动力,赖伐尔甚至推出了“强迫劳动制”,把65万法国人如同奴隶一般强制送到德国去服劳役。
维希政府和德国的合作是如此卖力,以至于法国50%的工农业产品都为德国所掠夺,以德国自身的实力,要想同时在苏德战场、北非战场和大西洋上作战,本来是很困难的,但有了法国这个坚实的经济后盾,一切都成为了可能。

而维希的统治集团和垄断资产阶级,也乐得这样做,因为德国人允许他们从这些合作中赚取巨额的利润,当维希法国的权贵们在一掷千金、声色犬马的宴会中玩乐时,他们的百姓却已经过得苦不堪言。
在德国人的经济掠夺下,在官僚和垄断资本的残酷剥削下,法国出现了全国性的经济凋敝,财政困难、物资奇缺,面粉、牛奶、黄油、猪肉、马铃薯等食物匮乏,政府只得实行配给制,平均每人每天只能分配到猪肉51克,作为主食的面包,每人每天只能得到275克,已经到了食不果腹的地步。
从1941年秋天起,连穿的衣服鞋子也要限量供应,供应配给品的商店往往排起了一眼望不到头的长龙,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黑市猖獗、物价奇高,在黑市一条领带就要1500法郎,相当于巴黎一个打字员一个月的工资。
当广大法国人民在这种生活中苦苦煎熬时,贝当政府却宣称“经济是协调而有控制的”,相比于男性,妇女的生活更加艰难,贝当是一个崇尚宗教、思想极端保守的领导人,他认为法国在二战中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法国女性忘记了自己的责任,破坏了传统的家庭伦理”,因此贝当要求女性必须“回归家庭”。
1940年10月政府颁布法律明确限制妇女就业,1941年4月的法律又进一步规定,妇女在结婚三年内不得离婚,禁止避孕宣传,禁止堕胎,医生在向贝当宣誓效忠时,要发誓“反对堕胎”,如果谁违背了,可被判处死刑。
除了女性之外,犹太人是另一个饱受迫害的群体,贝当在这方面与希特勒展开了深入的合作。
1941年3月,犹太人问题总署在维希建立,并多次配合纳粹当局在法国境内抓捕犹太人,维希政府还不断扩大化了犹太人的定义,在1941年6月的反犹法中规定,不论你信不信犹太教、也不论你的父母信不信犹太教,只要你的祖父母、外祖父母信犹太教,那你就是犹太人。
自1942年3月开始,维希政府陆续将七万五千多名犹太人送往了奥斯维辛集中营,其中绝大多数人被立即处死,这些犹太人也是法国人,但贝当政府没有保护他们,反倒将他们出卖给了最恐怖的敌人。
伴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法国人逐渐认清了维希政府的反动本质,这不是他们想要的法国,那除了维希法国之外,这个世界上,还有没有另一个法国呢?

(本文完)
参考资料:
《第三共和国的崩溃》威廉·夏伊勒
《美国档案机密贝当-赖伐尔-戴高乐》尼林·E·冈
《Petain》Nicholas Atkin
《论“二战”期间法国海军舰队的衰亡》宋永成
《试析维希法国的“新秩序”》张忠其
《浅析维希政府时期的法国妇女生活》张羽丰
《英国与欧洲反法西斯抵抗运动》赵克仁
《法国共产党史》第二卷北京编译社
《欧洲共产党与反法西斯抵抗运动》于海青 童晋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欧洲抵抗运动》罗志刚
《戴高乐传》布莱恩·克罗泽
《维希法国远东政策研究》陈剑
《胡志明与中国》黄峥
-
- 婴儿大便典型颜色性状及身体健康(图解)
-
2025-08-31 00:54:41
-
- 50多年前耗资10亿修建的坦赞铁路,现在怎样?对中国有多大意义?
-
2025-08-31 00:52:27
-
- 我国第三长高速公路——沈海高速公路
-
2025-08-31 00:50:13
-
- 皇家美孚陷倒闭风波?《生活帮》记者现场探访
-
2025-08-29 13:50:46
-
- 新生儿信息泄露:黑产链揭秘,你的孩子是否也遭遇风险?
-
2025-08-29 13:48:31
-
- 世上到底有没有“神仙”?
-
2025-08-29 13:46:16
-
- 鲎的血液凭啥卖那么贵?
-
2025-08-29 13:44:01
-
- 日军一个师团有多少兵力?为何武汉会战50个军打不过10个师团?
-
2025-08-29 13:41:46
-
- 德云社八个队,队长各有千秋
-
2025-08-29 13:39:30
-
- 1998年的洪水与三峡大坝的修建,也许是历史的必然
-
2025-08-29 13:37:13
-
- 夜跑偶遇彭于晏,网友:好嘛,又变回了我高攀不起的样子
-
2025-08-29 13:34:58
-
- 六位书法家书法作品,请您欣赏
-
2025-08-29 13:32:42
-
- 阿比盖尔·约翰逊:从牙套妹到捷克第一美女的逆袭之路!
-
2025-08-29 13:30:27
-
- 精选高清壁纸|冷艳性感,破茧而飞的乔欣
-
2025-08-27 23:05:13
-
- 画枪教学 枪的画法
-
2025-08-27 23:02:59
-
- 红丝砚的稀少品种,原石斑驳手感很好,茶托底座也不错。
-
2025-08-27 23:00:44
-
- 超漂亮超喜庆的十二生肖头像图:鸿运当头 红红火火 喜气洋洋
-
2025-08-27 22:58:30
-
- 子贡赎人的故事
-
2025-08-27 22:56:15
-
- 周杰版杨康剧照:只有图三的造型像个贵公子小王爷
-
2025-08-27 22:54:01
-
- 这碗粥和蟹总的小说,糙汉男主,偏现实向。《0825》《倾然自喜》
-
2025-08-27 22:51:47



请收好!这份手绘红色景点地图让你更了解杭州
中国第三大岛——上海崇明岛,经济发展为何缓慢?